雷電計數器校驗儀廣東階梯電價聽證兩方案均遭質疑 未體現獎少懲多(咨詢電話021-56479693)
方案1
方案2
方案考慮季節特點
會上,省物價局提出了兩套聽證方案:方案一全年實行統一的電量分檔標準,**檔電量為每戶每月0~210度,**檔為211~430度,超過430度為第三檔;方案二考慮到廣東夏季天氣較為炎熱,空調用電量較大,將階梯電價的電量分檔劃分為夏季標準(5月~10月)和非夏季標準(11月~次年4月),具體為夏季**檔電量為每戶每月0~240度,**檔為241~600度,超過部分為第三檔。非夏季標準(11月~次年4月)**檔電量為每戶每月0~170度,**檔為171~400度,超過部分為第三檔。這兩個方案在電量分檔上將城鄉居民月用電量劃分為三檔,電價實行分檔遞增。在電價水平的確定上,兩個方案均按照規定,**檔電量不提價,**檔電量電價每度提高5分,第三檔電量電價每度提高30分即3毛錢。
記者注意到,方案二中一檔電量低于北京上海方案,但二檔電量在目前已公布的各地方案中國內*高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階梯電價的實施范圍為廣東省內實行“一戶一表”的城鄉居民用戶,未實行“一戶一表”的合表居民用戶和執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(如學校、小區的公攤電量部分等),暫不執行居民階梯電價,電價水平按居民電價平均提價水平調整。經測算,**、**方案合表用戶的提價水平分別為4.43分錢和4.71分錢。對城鄉“低保戶”和農村“五保戶”家庭每戶每月設置了15度的免費用電基數。居民用電峰谷電價政策,由居民自主選擇是否執行。
“80%不漲價”遭質疑
聽證會上,“方案覆蓋廣東80%居民用戶不漲價”的陳述多次遭代表炮轟,多位代表提出收到眾多居民反映首檔電量太低,不符合廣東冬暖夏熱氣候特征。
“80%不漲價的調查結果是如何得出的?我看是不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都‘被代表’了?”省政協委員劉濤表示,兩套方案的結果都將是全民漲價。“尤其是廣深莞等珠三角城市居民,除了普遍面對電價上調,還要承擔住宅區公攤電費漲價的壓力。建議廣東設立生存必須電量。對生活必須的電量采用低于成本價、政府補貼的方式給予全覆蓋的保證”。
“我認為兩套方案*可能的結果應該是80%城市居民用電漲價。在廣東,三口之家,夏季空調用電占了超過六成的用電量,我計算包括照明、空調、電視、電飯煲等基本用電每月將超過600度,而廣東的冬天潮濕陰冷,采用暖風暖氣不在少數,170度的一檔電價明顯太少了。”代表曾文耀指出。
方案未體現獎少懲多
廣州消費者代表陳偉雄指出,方案一、方案二都沒達到獎少懲多的激勵節能減排的效果,獎懲不明,人心渙散。應對用電有獎懲,如果用電只到一檔的70%或80%,可以給予每度電減少4分或適當的獎勵。
備受關注的韓志鵬代表舉手發言,他認為聽證會再次開成了“聽漲會”,他并不認同現有的兩套聽證方案,自己另外帶來了兩套方案。方案一:**檔夏季0~220度,電價下調5分錢,**檔221~400度,電價不作調整,第三檔400度以上,電價加價0.2元;非夏季0~140度電價下調5分錢,**檔141~300度,電價不作調整,第三檔300度以上,電價加價0.2元。家庭人口超過4口人相應增加電量。他認為,階梯電價應該可上可下,而不是現在的只上不下,不調整的部分滿足大部分城鎮居民基本生活需求,調整部分體現節約資源的價值導向。
廣州代表梁偉文表示,一檔電量至少要提高到300度,同時降低0~50度電量的電價。
省政協委員陳政石同樣認為,降低低用電量的電價,較之一味喊漲,更能真正起到鼓勵少用電的作用。
全省一刀切對廣深居民不公平
廣州深圳基準電價不應比上海低!
**個舉手發言的深圳消費者代表梅先玲提出,對于深圳地區**檔電價偏低,希望提高深圳低保戶電量標準,市民付出一定供電成本,應該享受相應服務,希望供電部門讓市民享受物有所值的服務。
廣州消費者代表陳偉雄對于兩套方案都不支持。他認為方案一**檔設置比較低,廣州、深圳GDP加起來遠比上海高,發達地區生活標準應該更高,基準電價標準不應比上海低。有市民打電話給他,根據市民生活的實際數據,他計算出廣東居民夏天*低278度左右,冬天不要用暖氣*低177度左右,如果用暖氣則達到417度左右,許多廣東家庭老人小孩冬天需要用暖氣。
韓志鵬的另外一套方案“別出心裁”,他認為,廣州深圳兩市應該單獨召開聽證會,理由是兩地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,用電量遠遠高于全省其他地區水平,如果執行現行方案,基準電量標準會被大大拉低,這種一刀切對于廣深居民不公平。他認為廣州、深圳應該從廣東電網脫離而出,根據自身情況單獨制定相關電價。
來自陽江的代表楊放表示,廣東氣候和經濟各地區差異大,采用一刀切統一的辦法有失公平。“方案對于粵東粵西粵北的居民用電是比較合適的,但廣深等地天氣炎熱,經濟發達,用電量大,方案沒有體現當地居民用電實際。公平的關鍵在于提高一檔電量”。
“廣東基準電量要提高,至少跟上海接近。”省消委會代表陳北元認為,兩套方案**檔電量都太低。如果**檔電量定高一些,就可以真正涵蓋大部分用戶,季節差異、珠三角和非珠地區差異都可以解決。
代表炮轟廣東電價國內*高
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伍勁松代表認為聽證方案存在“重大問題”。首先是試行階梯電價對象**于居民用戶,這不適當,根據我國節約能源法,強調非居民用戶承擔節能減排的主要義務。方案以節約能源減排為理由,對象搞錯了,必須**考慮將非居民用戶**納入實施范疇,才符合節約能源的精神。其次是他指出廣東省基準電價在國內*高,“這個價格非?;奶?rdquo;,新的方案僅僅是將云浮、汕頭、汕尾、揭陽、潮州5市高于0.7元的電價降至0.7元,廣州等地區仍然實施0.6元,依舊是國內*高,與國家電力法不符合,仍然是不平等。
陳偉雄代表對于供電公司的漲價理由提出了質疑,下一年如果用電成本繼續上升,是需要提價,還是繼續“階梯”?廣東供電企業員工平均工資7418元是否太高?他認為一個優良的企業不是依靠提價,而是依靠內部的管理完善。是否應該引入上市公司的公布機制,每一年都公布一個三大報表,并附上每一張報表的附注,讓消費者看到錢是怎樣來、怎樣用,這樣的提價才能得到更多認同。
廣東電價自2002年未上調過
面對眾多代表以上的質疑,電力行業多位代表陳述了經營不易及調價的必要性。
省電力行業協會代表彭希平說“廣東資源匱乏大省,同時是資源消耗大省,許多電廠虧損,用電長期靠西電東送等。實際上,廣東居民用電自2002年以來從未上調,我認為5分和30分的加價是合理負擔”。
來自省經信委的代表莫建斌同樣表示,廣東居民從未感覺用電緊張,是因為廣東長期以來采用工業錯峰用電全力保障居民用電的結果。
來自廣州、深圳的代表也分別陳述了各自工作成績。
記者 張瑩 通訊員 粵佳綜